<三国志诸葛亮传> 中的一段 急需!!!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30 21:24:43
评曰:诸葛亮之为相国也,抚百姓,示仪轨,约官职,从权制,开诚心,布公道;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,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,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,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;善无微而不赏,恶无纤而不贬;庶事精炼,物理其本,循名责实,虚伪不齿;终于邦域之内,咸畏而爱之,刑政虽峻而无怨者,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。可谓识治之良才,管、萧之亚匹矣。然连年动众,未能成功,盖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欤!

谢谢啊!!

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:
  一、诸葛亮是人治,不是法治。“物理其本,循名责实”八字就是名法家的精义,换句话说,诸葛亮治国并非严格按照法律行事,故“刑虽峻而无怨者”,原因是“其用心而劝戒明”。是道德治国的典型例子。
  二、“刑虽峻而无怨者”,民虽无怨,然终掩盖不了严刑峻法的事实,谓之酷吏,并无不可。司马迁《史记·酷吏列传第六十二》:“孔子曰:‘导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导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’老氏曰:‘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法令滋章,盗贼多有。’太史公曰:信哉斯言也!法令者治之具,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。昔天下之网尝密矣,然奸伪萌起,其极也,上下相遁,至于不振。当是之时,吏治若救火扬沸,非武健严酷,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!言道德者,溺其职矣。故曰‘听讼,吾犹人也,必也使无讼乎’。‘下士闻道大笑之’。非虚言也。汉兴,破觚而为圜,斫雕而为朴,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由是观之,在彼不在此。”因此,酷吏一词,并非贬义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,是需要酷吏的。
  三、裴松之记郭冲谓:“亮刑法峻急,刻剥百姓,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,法正谏曰:‘昔高祖入关,约法三章,秦民知德,今君假借威力,跨据一州,初有其国,未垂惠抚;且客主之义,宜相降下,愿缓刑驰禁,以慰其望。’亮答曰:‘君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秦以无道,政苛民怨,匹夫大呼,天下土崩,高祖因之,可以弘济。刘璋暗弱,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,文法羁縻,互相奉承,德政不举,威刑不肃。蜀土人士,专权自恣,君臣之道,渐以陵替;宠之以位,位极则贱,顺之以恩,恩竭则慢。所以致弊,实由于此。吾今威之以法,法行则知恩,限之以爵,爵加则知荣;荣恩并济,上下有节。为治之要。’”裴松之分析并无此事,但我认为郭冲不至于无中生有,可能诸葛亮此话未必是与法正对答,有可能是法正问刘备,诸葛亮代答之言,而且该言在理,是当时治理蜀国应该采取的政策。诸葛亮生性刻板,乏于应变,执法过严,应属正常。又,《三国志·庞统法正传第七》:“以正为蜀郡太守、扬武将军,外统都畿,内为谋主。一湌之德,睚眦之怨,无不报复,擅杀毁伤己者数人。或谓诸葛亮曰:‘法正于蜀郡太纵横,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。’亮答曰:‘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省变于肘腋之下;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,法孝直为之